loading

柳編籃核心技法:扭、繞組合技法,輕鬆解決籃底塌陷問題

柳條籃因其天然、質樸的質感和實用性,成為工藝愛好者的最愛。 但初學者常會遇到底座塌陷、承重能力不足的問題。 這與正確的編織技術密切相關。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扭線編織的關鍵技術,從根本上解決塌底痛點。
321
123 (8)

1. 扭轉:打造籃底堅固“骨架”,奠定承重基礎


扭編是柳條編織的關鍵技術,可以增強結構強度,並作為籃子底部的「主框架」。 其核心原理是透過扭轉柳條來創造穩定、互鎖的結構。


基本操作:取3-4根粗細均勻的柳枝,在中心交叉成「米」字形,然後以中心為原點,將相鄰的兩根柳枝向同一方向扭轉(每扭轉一次增加一根新的柳枝,以增加密度),形成放射狀網格。


重點:扭轉時用力要均勻,確保每根柳條都緊密貼合。 網格大小保持在3-5cm以內(網格太大會造成受力不均勻,網格太小會影響透氣性)。 編織至籃底所需直徑後,用細柳條纏在邊緣處並固定,以防鬆動。


扭曲編織的籃框底框,猶如給籃筐安裝了“鋼鐵骨架”,可以分散重物帶來的壓力,避免單點受力過大而導致的倒塌。


2. 編織:加強邊緣和接頭以提高整體穩定性


僅有扭曲的框架是不夠的。 底邊與籃體連接處是塌陷的高危險區。 編織起到了「加固帶」的作用。


織邊:取2根柔軟細長的柳枝(如白柳,柔韌性較好)在絞線框的最外圈,以「上上下」的方式繞在框邊上。 每繞3圈,將柳枝末端插入相鄰的格子內固定。 此步驟將徑向扭曲的框架「綁定」成一個有凝聚力的整體,防止邊緣散開。


過渡編織:由底座過渡到籃筐時,將底座邊緣的柳條編織到籃筐主體的柳條上。 每繞籃體編織一圈,就在籃體周圍橫向編織一條細柳條,將籃體的縱向柳條牢牢固定在底框上,形成「階梯式」承重結構。


纏繞的作用類似「混凝土澆築」。 透過精細纏繞,使散落的柳條枝條形成一個受力的整體,特別是增強了籃框底部邊緣的抗變形能力,防止裝載重物時邊緣下垂。


三、組合技巧:先扭動確定結構,再編織填充細節,有效解決塌陷問題。

1. 先捻後織,主次分明:先捻完成70%的基礎結構,確立整體造型與承重框架。 然後,透過編織填充網狀空隙並加固邊緣,確保「骨架」和「肉」的無縫結合。


2. 粗細結合,剛柔相濟:扭織時,用較粗硬的柳條作為“骨架”,圈織時,用較細軟的柳條作為“韌帶”。硬柳條起支撐作用,軟柳條則起到貼合作用,防止過硬的柳條斷裂。


3. 加固處理,雙重保護:編織籃子底部後,再在中心和邊緣纏繞兩圈,將樹枝的末端深深嵌入網中,以確保它們在長期使用後不會鬆動。


柳編的魅力就在於它能以柔克剛。 看似纖細的樹枝,透過科學的編織工藝,卻能變得堅韌耐用。 掌握扭編與圈編結合的邏輯,不僅可以解決底座塌陷的問題,還可以為創作出多樣化、耐用的柳編作品奠定基礎。 下次製作工藝品時嘗試這種方法,體驗這種傳統工藝中隱藏的結構智慧!

竹籃編織基礎:三股編+斜紋編織,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
下一個
為您推薦
沒有數據
與我們聯繫

您的需求,我們製造,您的聲音,我們聆聽,編織您的美麗。

聯系我們
聯絡人:趙經理 
聯絡電話:+86 183 1570 2165
公司地址: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黃山路與香港路交會處
版權所有©buckatsgem | 網站地圖
聯繫我們
whatsapp
聯繫客戶服務
聯繫我們
whatsapp
取消
Customer service
de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