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訂單滿 200 美元即可享免運費--
在山東臨沭,76歲的劉建國從未放棄柳條編織。即使如今機織柳編充斥市場,他依然堅持傳統的手工技藝。 「機器織得快,但沒有手的溫度,幾年就散架了。」他編織的「卍」字形柳編,每一根枝條都精挑細選,每一粒都精雕細琢。一個大型的柳編筐,往往需要十幾天才能完成。如今,他的作品不再是農家樂的日常用具,而是收藏家們爭相追捧的珍品,甚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際上展出。劉建國常說:「只要這雙手還能動,我就不讓老祖宗的手藝消亡。」正是這份堅持,讓傳統的柳編技藝得以傳承。
年輕一代的加入,為柳編工藝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與可能性。 27歲的李媛,大學學習視覺設計,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跟隨劉建國學習柳編。她發現柳編的自然紋理與現代家居裝飾完美契合,於是大膽嘗試將現代設計概念融入傳統柳編工藝中。她製作的柳編燈罩紋理細膩,過濾光線,在牆面上投射出斑駁的光影,營造出溫馨浪漫的氛圍。她設計的柳編手提包,搭配簡潔的皮質背帶,成為年輕人購物的時尚單品。為了推廣柳編,李媛在短視頻平台上分享她的編織過程,從採摘柳枝到成品,每個細節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吸引了數十萬粉絲的注意。 「我想讓大家知道,柳編不只是古董,它也可以成為時尚。」李元的創新讓柳編擺脫了「老土」的形象,重新走進了年輕人的生活。
在安徽阜南,95後小伙子張偉把柳編工藝發揚光大。他成立了柳編合作社,整合當地老藝人,規範原料採購,制定生產標準,並建立了網路銷售管道。
如今,阜南柳編不僅在國內熱銷,也透過跨國電商遠銷歐美、日韓等國家。外國消費者欣賞柳編的自然環保,更驚嘆於其蘊含的東方美學。張偉說:“每次收到外國客戶的好評,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因為這不僅僅是賣柳編,更是在傳播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