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所有訂單滿 200 美元即可享免運費--

指尖的堅持:老手藝人用編織籃說時光的故事

在城邊的一條老巷子裡,72歲的周師傅經營著一間不到十平方公尺的編織工坊。三十多年來,他用長滿老繭的雙手,將普通的藤條、竹篾編織成一個個承載著歲月記憶的籃子,讓傳統手藝在時光的流逝中悄然綻放。
圖1 (11)
圖2 (8)

走進週師傅的工坊,空氣中瀰漫著藤條自然的清香。新鮮採摘的青藤整齊地堆放在角落。這些藤條經過篩選、烘乾、浸泡、去皮等一系列工序。 「只有經過七天日曬,再用溫水浸泡三個小時的藤條,才堅韌不易斷裂。」週師傅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根藤條,熟練地用指尖將其彎成弧形,動作流暢如行雲流水。他手中編織的籃子,沒有複雜的紋飾,卻蘊藏著最精妙的細節——籃子的每一寸都編織得緊密均勻,提手處特意加固了三個藤環,底部則墊有防滑的竹條。 「以前農村人用籃子裝食物雜物,要結實耐用。現在城里人用籃子裝裝飾品,野餐時也用,也要結實耐用。”


週師傅的編織籃承載著許多童年的回憶。有些顧客特意來找他訂做類似奶奶小時候用過的“提籃”,說看到它就想起了和奶奶一起去趕集的日子。還有一些顧客,像是年輕人,會來訂做藤編的小水果籃,用來在家裡存放水果,營造出環保又溫馨的氛圍。


如今,市面上充斥著機器編織的塑膠籃子和布藝籃子,但周師傅的手工編織籃子仍然擁有不少回頭客。他說:「機器編織速度很快,但缺少手工的溫暖。一個中等大小的藤條籃子,我得花上整整兩天時間才能織好。速度雖然慢了點,但每一根藤條的走向、每一個結的鬆緊,都傾注了心血。」閒暇時,週師傅會教巷子裡的年輕人基本的編織技巧。 “我不希望這門手藝就此終結於我的手中。每當有人學會,就多了一份希望。”


陽光透過工坊的窗戶,灑落在周師傅忙碌的手指和尚未完成的籃子上。交織的柳條彷彿訴說著時光的故事。這份指尖的執著,不僅是對傳統工藝傳承的傳承,更是對生命本真的熱愛與守護。

上一個
溫柔呵護天然材質:手工編織籃框融入現代家居的哲學
為您推薦
沒有數據
與我們聯繫

您的需求,我們製造,您的聲音,我們聆聽,編織您的美麗。

聯系我們
聯絡人:趙經理 
聯絡電話:+86 183 1570 2165
公司地址: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黃山路與香港路交會處
版權所有©buckatsgem | 網站地圖
聯繫我們
whatsapp
聯繫客戶服務
聯繫我們
whatsapp
取消
Customer service
de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