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藤編:指尖上的非物質藝術,編織千禧年文化脈絡

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同繁星點點,閃耀著歷史長河。 藤編是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和創造力,在歲月的流逝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8fed6ff1188c7981ae02ab3c86f34b1
969ad0a1ac17da174234a97ed89710c

歷史淵源:工藝珍品


藤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當人類仍在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苦苦掙扎時,發現了藤條的堅韌和柔韌性,並開始用它編織簡單的工具和容器,用於收集和儲存食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藤編技藝不斷發展,由最初的注重實用性逐漸融入審美元素,成為兼具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工藝。


藤編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 例如陝西漢中的藤編工藝歷史悠久。 據記載,楚漢之爭時,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時就曾使用過藤編。 明清時期,漢中倉儲業繁榮,竹、木、棕、藤製品成為水陸港口運輸的重要貨物,可見當時藤編的規模。 四川崇州懷遠藤編始於清末,民國時期迅速發展。 它已有百年歷史,從日常生活用品拓展到室內外裝飾,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工藝特色:匠心獨運的指尖藝術


藤條編織是一門極為複雜的工藝。 每一件精美的藤製品背後都蘊含著工匠巨大的奉獻精神和精湛的技藝。 例如,漢中藤編工藝涉及材料準備、框架製作、藤條編織、拋光等20多個工序。


在材料準備階段,每年農曆七月後,工匠們從山上採伐兩年生的竹子和青藤。 然後將它們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自然乾燥。 然後將它們蒸6至8小時,這不僅可以殺死昆蟲卵,還可以增強纖維。 經過剝皮、沖洗、風乾、去結等處理後,藤條、竹條即可使用。


框架根據物體的形狀和大小選用最優質的竹子。 然後透過火和水噴射將它們形成各種幾何形狀。 然後用竹釘固定框架,並用繩子綁住,形成物體的骨架。 此步驟需要工匠徹底了解木材的特性,並精確控制熱量和壓力,以打造符合設計要求的堅固框架。


藤編工藝是藤編的核心。 工匠們用藤條作為經線和緯線,在框架上編織出填充狀的圖案。 固定經線後,他們精心編織各種圖案和顏色的緯線,包裹並鎖定框架。 編織工藝有經緯交織、疏密編織、斷經編織、浸色編織、立體編織、椒眼鏤空編織等七種常見工藝。 圖案有木瓜心、菱形格、菊花、二龍戲珠等30多種。 工匠們的手指靈巧地在藤條間穿梭,一結一紋都蘊含著對傳統工藝的崇敬和對美的追求。


最後經過剪毛、刮膩子、砂紙打磨、上漆等一系列工序,一件精美絕倫、古樸美觀、透氣輕巧耐用的藤編作品才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當代遺產: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


在現代社會,傳統的藤編技藝面臨許多挑戰,如機械化生產的衝擊、年輕人對傳統工藝缺乏興趣等。 然而,全國各地藤編傳承人並沒有因此而消極被動,而是積極探索創新,讓這門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陝西漢中,藤織世家陳良順一家的故事,就是這項傳統的鮮活例證。 90年代,面對傳統藤編企業倒閉、年輕人不願學藤的困境,陳良順秉承父親「腳踏實地、發展藤編產業」的遺志,決心把藤編這項傳統傳承下去。 他從家庭工作坊做起,帶領家人進山砍藤,回家織藤椅,然後擺街叫賣。 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力道加大,他的生意逐漸紅火起來。 2007年,他創辦了專業合作社和藤編公司。 他採用「農民+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帶動週邊村民加入藤編產業。 如今,合作社擁有社員485人,年生產各類手工製品18萬件(套),產值2500多萬元。


陳良順的兒子陳令凱敏銳地察覺到了電商經濟帶來的新商機。 他在大學二年級時開了一家網店。 畢業後,他回到家鄉成立電商公司和團隊,採取「合作社+農民+電商」的模式。 探索產品集中化、產品品牌化、手工藝品時尚化,推動大型電商平台與本地企業的整合發展。 也與大學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專家工作站,以科技賦能設計研發。 如今,產品不僅銷往全國各大城市,也遠銷歐美、東亞、東南亞等十多個國家,網路銷售額超過3,300萬元。 在四川崇州,懷遠藤編傳承人不斷創新。 他們保留了傳統的編織工藝,同時融入了現代的設計概念,並開發了一系列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具有現代美感的藤製品。 此外,他們也透過培訓課程、學校非遺推廣活動等,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習和從事藤編工藝,為傳統工藝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價值:連結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藤編不僅是一種工藝,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文化價值。 它反映了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生活方式、民俗風情,是地方文化的鮮明體現。 每一件藤製品都凝聚著工匠們的熱情和智慧,體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欣賞。


傳承發展藤編工藝,對於保護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它保存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後人能夠領略到祖先非凡的創造力和獨特的美感。 同時,藤編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當地經濟成長,促進就業,協助鄉村振興,成為承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重要連結。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包括藤編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讓我們共同努力,弘揚藤編技藝,支持藤編產業發展,讓這觸手可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編織出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文化未來。

上一個
柳條籃:傳統工藝的樸實之美
為您推薦
沒有數據
與我們聯繫

您的需求,我們製造,您的聲音,我們聆聽,編織您的美麗。

聯系我們
聯絡人:趙經理 
聯絡電話:+86 183 1570 2165
公司地址: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黃山路與香港路交會處
版權所有©buckatsgem | 網站地圖
聯繫我們
whatsapp
聯繫客戶服務
聯繫我們
whatsapp
取消
Customer service
de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