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訂單滿 $ 即可免費送貨200
2013年冬天,李娟在縣市集市上看到遊客們對笨重的竹簍驚嘆不已。 他們驚嘆道:「好難得的工藝!」這引起了她的興趣。 當時,村裡的老人一輩子都在編竹子,但他們只知道要把竹子賣給買家,一個結實的籃子最多可以賺5元。 她嘗試拍攝母親的藤條儲物籃,並將它們發佈到微信朋友圈。 沒想到,短短三天時間,她就賣出了二十多件。
她創業初期遇到的挑戰比竹條上的毛刺更讓她惱火。 顧客抱怨說,她的竹籃邊緣磨手,於是她帶著樣品去找一位經驗豐富的工匠,學習如何用細砂紙反覆打磨邊緣,然後塗上一層蜂蠟以獲得光滑的表面。 最艱難的時刻出現在2017年夏天,一場大雨導致藤條倉庫發黴,造成近3萬元的損失。 「那天晚上,我抱著發霉的藤條哭了。 我媽媽說:「如果它壞了,就把它拆開,然後重新開始。」這句話後來成了我的自信。
2019年是一個轉捩點。 李娟在短片平台上發布的「竹篾劈製完整過程」影片意外走紅。 影片中,她指尖輕輕一彈,僅用三分鐘就將一根竹子變成了三十條細如髮絲的竹子。 該影片的觀看次數已超過500萬次。 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紛至沓來,她牽頭成立了合作社,為村里28名婦女創造了就業機會,其中12名婦女已經擺脫了貧困。
如今,李娟仍然保持著每天編竹兩小時的習慣。 她的工作室牆上掛著兩件她最珍貴的物品:她第一份訂單的送貨單和合作社裡姐妹們的照片。 「有人說我把一門老手藝變成了一門新生意,其實我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奶奶編竹籃時哼唱的小曲,也能歌頌美好的生活。」夕陽透過窗櫺,在奶奶編的竹籃框上灑下點點光亮,像一把金色的希望。